岐伯曰∶“四末阴阳之会,气之大路也。此条用真武者,全在降火利水,重在发热而心下悸,并不在头眩身动也。
然此但言病机发现,非即可下之证也,宜轻剂以和之。盖汗为心液,汗出是有热属藏之征也。
若脐下欲作奔豚,去术易桂。此骨髓之寒热,是渐积之伏邪,故虽逢天令之大寒大热,亦不能除。
然病发于阴,不当有汗,反汗出者,阴极似阳也。寒湿从鼻而入,故鼻塞,亦当从鼻而出。
欲知定硬识矢气,不转微涩下之冤。盖太阳主外,阳虚不能作汗,故发热而反无汗;少阴主里,阴虚生内热,故身无热而汗反出。
因胃中干燥,则饮入于胃,不能上输于肺,通调水道,下输膀胱,故小便反少。汗下后,而柴胡证仍在者,仍用柴胡汤加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