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胁下痞硬,加牡蛎去大枣。太阴阳明为表里,厥阴少阳为表里。
若腹中痛,去黄芩加白芍,若心下悸,小便不利者,加茯苓去黄芩。一阳居其中,故多热证。
虽下之,腹满如故,所以然阳明脉浮而弦大,为中风。不呕渴,是无里热;不恶寒头痛,是无表证。
此里传表证,是自阴转阳则易解,故身热虽甚不死。血弱气虚,腠理开,邪气因入,与正气相搏,结于胁下。
太阴腹满时痛,而反下之,寒邪与寒药相结,成寒实结胸。脉以应月,故女子一月经水溢出,应时而下,故人称之为月事也。
阳并于上,而不足于外卫,寒邪切肤,故战惕耳。汗大出,湿反不去者,风为阳邪,其入浅,湿为阴邪,其入深。